山東飛龍金屬材料有限公司
電 話:0635-8579856
0635-8579857
手 機:13863588378
傳 真:0635-2996665
Q Q:397366996
聯系人:韓經理
電 話:0635-8579856
0635-8579857
手 機:13863588378
傳 真:0635-2996665
Q Q:397366996
聯系人:韓經理
資源價改全面提速 如何闖關備受關注
作者:admin 發布于:2014-4-28 3:11 Monday
以階梯電價和城市水價為標志,中國資源類產品價格改革于2012年從試水走向加速。
2013年進一步提速。“全面實施天然氣價格改革。推行居民階梯水價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額加價,試行居民階梯氣價”是發改委對2013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所做的重要部署。
資源類產品漲價風暴呼嘯而至。如何在保障民生和理順價格機制之間找到平衡點,如何破除既得利益者的阻擾順利推進改革成為決策者面臨的艱難決策。
漲價風暴
多年來,資源類產品價格改革一直步履蹣跚: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資源類價格改革方案就已形成;2009年,資源價格改革被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列為首要工作……
隨之而來的通脹卻打亂了所有的節奏,改革的時機一再推遲。
但另一方面,依然在行政管制軌道上奔跑的發電廠等卻早已疲憊不堪。頻頻發生的電荒、油荒、氣荒就是最好的證明。以煤電價格為例,煤市場放開管制,實施市場競爭后,煤價不斷飆升,但上網電價卻紋絲不動,導致電廠越發電越虧損。
與此同時,因資源類產品價格低廉,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卻是市場行情一片大好。
談起能源消耗的現狀,全國政協委員、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很是憂慮。他說,我國去年煤炭產量超過36億噸,加上進口,總消費量超過37億噸,占了世界的一半,如果每年還以6%到7%的速度增長下去,就算把全球的資源都給我們,可能也不夠我們用。
10年來,中國能源消耗以驚人的速度增長,能源消費彈性系數也居高不下。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大量的能源消耗污染了環境,加大了原油的進口量,提高了我國能源的對外依存度,并推高了大宗商品價格。
李毅中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指出,這種發展方式是不可持續的,也是無力支撐的,我們必須要轉變我們的發展方式,控制能源消耗的增量和能源增長的彈性系數。
壓力巨大,推動生產要素和資源類產品價格改革,從而使它們的價格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和市場供求關系,卻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2012年通脹指數下行,資源類產品價格改革的時間窗口正式啟動:2011年年末階梯氣價在廣東、廣西試點,2012年年初階梯水價在長沙、廣州等地試點,該年7月階梯電價在全國范圍內實施。
2013年,“資源價格改革穩步推進。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組織實施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方案。完善居民階梯電價制度和可再生能源電價政策,推行居民階梯水價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額加價,試行居民階梯氣價。改革鐵路貨運價格形成機制。”
這是發改委在《關于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中對2013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所做的重要部署之一。
發改委主任張平近日表示,國家正在研究油價形成機制的改革方案,計劃縮短調價周期,同時取消4%的調價幅度,使定價機制更加靈活,該漲就漲,該降就降,更加適應國際市場的變動。
全國政協委員、中石油集團總經理周吉平在今年兩會上透露,氣價改革今年將加快步伐。有接近發改委的消息人士透露,在今年兩會相關部委調整完結之后,能源價格改革將適時出臺。
近日發布的《國務院結構改革與職能調整方案》對能源局有所調整,該方案將現國家能源局、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的職責整合,重新組建國家能源局,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
雖然說使價格反映其稀缺程度和市場供求關系是資源類產品價格改革的指導原則,但漲價卻是資源類產品價格改革的直接表現。
據悉,在去年全國對外公布階梯電價執行方案的29個省區市中,九成提高了首檔電量標準。近期,全國多地計劃召開居民天然氣價格聽證會,醞釀上調天然氣價格。
對以上系列改革所造成的影響,領導層有清楚的認識,這在今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的設定中就可以看出,去年我國實際通脹率僅有2.6%,但今年設定的通脹目標漲幅高達3.5%左右。
在對CPI目標所做的解釋說明中,其中一項就是:“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理順資源性產品價格也需要留出一定空間。”
難以逃避,以油、天然氣、自來水、電為標志的資源類產品全面漲價時代已經到來。
建立補貼機制
在李毅中看來,資源類產品漲價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總的來說,我國資源類產品價格普遍較低,這樣的價格沒有反映他們的稀缺程度,也沒有把開采過程中的環境保護成本和安全生產成本算入,更沒有把資源本身價格算進去。”
因此,李毅中呼吁,“我國所推進的資源價格改革已經醞釀了多年,基于多種因素,正在逐步出臺,在‘‘十二五’規劃中也有部署。我想我們要從全局、從長遠利益出發來支持這個資源稅費的改革。”
全國政協委員、發改委副主任杜鷹近日也指出,我們很多資源型產品的價格是偏低的,比如石油,消費者老抱怨說發改委老提油價,但拉平了看,我們國內的油價還低于國際市場。水的價格也不到位,很多礦產資源的價格也不到位,這些都要改,因為在價格扭曲的情況下,要素是不能得到合理配置的,是不能發揮最大效益的。
據悉,當前中國居民用水價格成本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比例不到1%,遠低于世界銀行建議的3%至5%。
隨著資源成本和環境成本的飆升,資源類產品價格的上揚已無可避免,但由于資源價改將涉及千家萬戶,如何漲、何時漲、怎么漲,就成了一門關乎民生情懷與決策智慧的藝術。
在李毅中看來,價格是調整資源分配的一個關鍵因素。實施階梯價格是最好的辦法,能保障民眾基本需求的實施一個價格,超過了是另外一個價格。民用和工業要區別對待,實施不同的價格。
以北京去年推行的階梯電價為例,每戶家庭一年用電在2880度以內不漲價,維持原有0.48元/度的標準。月均用電量在241-400度以及400度以上的,分別上漲0.05元/度和0.3元/度。
家住北京朝陽區的張大媽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新實施的階梯電價對他們幾乎沒有什么影響。家里只有老兩口的他們,一個月240千瓦的基本用電量根本都用不完。
對于用電越多電價越高的措施,張大媽認為,相對來說是比較公平合理的,“很多年輕人都不懂得節儉,實施這個辦法后會減少他們的浪費。”
除了要兼顧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承受能力外,資源價改后要尤其注意保護社會弱勢群體的承受能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部副主任王金照建議,低收入群體在能源價格市場化后可能由于價格的波動造成較大的經濟負擔,這時就需要政府通過財稅政策進行調節,以政府轉移支付的形式對低收入群體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調節社會收入分配。
給予社會弱勢群體資金補貼,這也是世界各國采取最多、也是最合理的辦法,對低收入者也更加公平。但這需要加大政府對民生支出的傾斜,建立政府補貼機制,包括適當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或發放臨時補貼。
推行階梯電價的同時,北京建立了對貧困群體的補貼機制。嚴格落實城鄉“低保戶”和農村“五保戶”家庭的免費電量政策。對城鄉“低保戶”和農村“五保戶”家庭,按照每戶每月15千瓦時免費電量和第一檔電價標準,采取貨幣化明補的方式,由市民政部門與市電力公司結算后,定期隨低保金發放。
對于即將起航的天然價改,全國人大代表、華北石油管理局局長黃剛建議,天然氣的價格調節應區分工業和民用,改革的重點在工業用氣上,居民用氣要結合老百姓的承受力,同時建立政府補貼機制,參照水、電的定價模式,采取階梯定價。
對能源體制“動刀”
除漲價外,壟斷則是推進資源類產品價格改革路上的另一攔路虎。在一些專業人士看來,僅僅進行單純的價格改革還遠遠不夠,要真正實施市場化,還要從根源上也就是對能源體制“動刀”。
一位電力行業管理部門的官員曾坦言,“改革之所以艱難,源于一些不想失去權力和既得利益部門和企業的阻力。況且現行一些部門的職責設置本身就限制了改革的設計和推進。”
除了大家都熟悉的“三桶油”外,在我國,氣源供應、輸送干線同樣被高度壟斷。不僅燃氣開采環節被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公司控制,其輸送管道也被中石油、中石化控制,其他企業進入的壁壘非常高。
在資源壟斷的條件下產業管理的紅利不能得到充分的釋放,必然會產生壟斷的價格,一些部門為了坐享其成、坐收其利,價格難免會越調越高。
在我國,煤電之間的戰爭已經持續了很久。市場煤、計劃電的現狀讓發電企業很受傷:屬于競爭環節的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被嚴格管制,而具有壟斷性質的輸配電價卻沒有管住,監管乏力。
“輸配環節屬于壟斷環節;發電環節和售電環節是競爭環節。電力體制改革的核心是將輸配環節和發售電環節分開,這個改革現在被卡住了,但這個改革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全國政協委員、中電投集團公司總經理陸啟洲稱。
現在已到改革的攻堅期。對于電力系統的現狀,今年參會的電力系統的“大佬”紛紛發言,呼吁重新啟動電力體制和電價改革,并紛紛給出自己的建議和“藥方”。
全國政協委員、國電集團總經理朱永芃認為,應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實現“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電價機制、優化資源配置”的改革目標。
全國政協委員、中電國際董事長李小琳的建議是逐步放開用戶選擇權和議價權,實現電能買賣從管制壟斷型向競爭服務型轉變。
“雖然發電市場實現市場化,但購售電仍單一壟斷,電廠賣電、用戶買電都還沒有選擇權和議價權。如能逐步放開,則更加有利于廣大電力消費者和生產者自主調節、節能和創新能力發揮,更加有利于新能源和智能電網等新興生產力的成長。”李小琳在提案中指出。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監會副主席王禹民建言:要在體制和機制上有雙重突破。簡單地說,就是輸電的不賣電。由政府制定出臺獨立的輸配電價,電網企業負責把電網這條“公路”建好,按輸配電價收取“過路費”,用于電網投資建設和維護。同時,逐步放開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讓發電側和用戶側電價由市場形成。同時推動煤炭價格與電力價格并軌,并傳導到終端用戶。
出臺獨立的輸配電價,這一提議也得到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電力公司總經理朱長林的支持。朱長林認為,輸配分開難以降低用電價格,如要建立自由的電力交易市場,首先要解除政府對電價的管制。只有電力價格體系合理了,才能討論交易平臺是否公平。
另有電改專家建議,上網電價市場化可以考慮分三步走,近期可保留煤電價格聯動政策,但要進一步調整完善,包括減少發電企業消化煤價上漲比例,及時足額聯動等。在今后幾年,將這項政策改造升級。借鑒石油價格形成機制的做法,國家明確細化煤電價格聯動機制辦法,由發電企業根據國家規定及市場供求自行決定上網電價并報政府部門備案,不再由政府部門審批,從而實現上網電價由審批定價改為機制定價。從長遠看,上網電價應完全由市場供求決定,企業自主定價
2013年進一步提速。“全面實施天然氣價格改革。推行居民階梯水價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額加價,試行居民階梯氣價”是發改委對2013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所做的重要部署。
資源類產品漲價風暴呼嘯而至。如何在保障民生和理順價格機制之間找到平衡點,如何破除既得利益者的阻擾順利推進改革成為決策者面臨的艱難決策。
漲價風暴
多年來,資源類產品價格改革一直步履蹣跚: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資源類價格改革方案就已形成;2009年,資源價格改革被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列為首要工作……
隨之而來的通脹卻打亂了所有的節奏,改革的時機一再推遲。
但另一方面,依然在行政管制軌道上奔跑的發電廠等卻早已疲憊不堪。頻頻發生的電荒、油荒、氣荒就是最好的證明。以煤電價格為例,煤市場放開管制,實施市場競爭后,煤價不斷飆升,但上網電價卻紋絲不動,導致電廠越發電越虧損。
與此同時,因資源類產品價格低廉,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卻是市場行情一片大好。
談起能源消耗的現狀,全國政協委員、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很是憂慮。他說,我國去年煤炭產量超過36億噸,加上進口,總消費量超過37億噸,占了世界的一半,如果每年還以6%到7%的速度增長下去,就算把全球的資源都給我們,可能也不夠我們用。
10年來,中國能源消耗以驚人的速度增長,能源消費彈性系數也居高不下。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大量的能源消耗污染了環境,加大了原油的進口量,提高了我國能源的對外依存度,并推高了大宗商品價格。
李毅中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指出,這種發展方式是不可持續的,也是無力支撐的,我們必須要轉變我們的發展方式,控制能源消耗的增量和能源增長的彈性系數。
壓力巨大,推動生產要素和資源類產品價格改革,從而使它們的價格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和市場供求關系,卻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2012年通脹指數下行,資源類產品價格改革的時間窗口正式啟動:2011年年末階梯氣價在廣東、廣西試點,2012年年初階梯水價在長沙、廣州等地試點,該年7月階梯電價在全國范圍內實施。
2013年,“資源價格改革穩步推進。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組織實施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方案。完善居民階梯電價制度和可再生能源電價政策,推行居民階梯水價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額加價,試行居民階梯氣價。改革鐵路貨運價格形成機制。”
這是發改委在《關于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中對2013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所做的重要部署之一。
發改委主任張平近日表示,國家正在研究油價形成機制的改革方案,計劃縮短調價周期,同時取消4%的調價幅度,使定價機制更加靈活,該漲就漲,該降就降,更加適應國際市場的變動。
全國政協委員、中石油集團總經理周吉平在今年兩會上透露,氣價改革今年將加快步伐。有接近發改委的消息人士透露,在今年兩會相關部委調整完結之后,能源價格改革將適時出臺。
近日發布的《國務院結構改革與職能調整方案》對能源局有所調整,該方案將現國家能源局、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的職責整合,重新組建國家能源局,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
雖然說使價格反映其稀缺程度和市場供求關系是資源類產品價格改革的指導原則,但漲價卻是資源類產品價格改革的直接表現。
據悉,在去年全國對外公布階梯電價執行方案的29個省區市中,九成提高了首檔電量標準。近期,全國多地計劃召開居民天然氣價格聽證會,醞釀上調天然氣價格。
對以上系列改革所造成的影響,領導層有清楚的認識,這在今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的設定中就可以看出,去年我國實際通脹率僅有2.6%,但今年設定的通脹目標漲幅高達3.5%左右。
在對CPI目標所做的解釋說明中,其中一項就是:“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理順資源性產品價格也需要留出一定空間。”
難以逃避,以油、天然氣、自來水、電為標志的資源類產品全面漲價時代已經到來。
建立補貼機制
在李毅中看來,資源類產品漲價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總的來說,我國資源類產品價格普遍較低,這樣的價格沒有反映他們的稀缺程度,也沒有把開采過程中的環境保護成本和安全生產成本算入,更沒有把資源本身價格算進去。”
因此,李毅中呼吁,“我國所推進的資源價格改革已經醞釀了多年,基于多種因素,正在逐步出臺,在‘‘十二五’規劃中也有部署。我想我們要從全局、從長遠利益出發來支持這個資源稅費的改革。”
全國政協委員、發改委副主任杜鷹近日也指出,我們很多資源型產品的價格是偏低的,比如石油,消費者老抱怨說發改委老提油價,但拉平了看,我們國內的油價還低于國際市場。水的價格也不到位,很多礦產資源的價格也不到位,這些都要改,因為在價格扭曲的情況下,要素是不能得到合理配置的,是不能發揮最大效益的。
據悉,當前中國居民用水價格成本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比例不到1%,遠低于世界銀行建議的3%至5%。
隨著資源成本和環境成本的飆升,資源類產品價格的上揚已無可避免,但由于資源價改將涉及千家萬戶,如何漲、何時漲、怎么漲,就成了一門關乎民生情懷與決策智慧的藝術。
在李毅中看來,價格是調整資源分配的一個關鍵因素。實施階梯價格是最好的辦法,能保障民眾基本需求的實施一個價格,超過了是另外一個價格。民用和工業要區別對待,實施不同的價格。
以北京去年推行的階梯電價為例,每戶家庭一年用電在2880度以內不漲價,維持原有0.48元/度的標準。月均用電量在241-400度以及400度以上的,分別上漲0.05元/度和0.3元/度。
家住北京朝陽區的張大媽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新實施的階梯電價對他們幾乎沒有什么影響。家里只有老兩口的他們,一個月240千瓦的基本用電量根本都用不完。
對于用電越多電價越高的措施,張大媽認為,相對來說是比較公平合理的,“很多年輕人都不懂得節儉,實施這個辦法后會減少他們的浪費。”
除了要兼顧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承受能力外,資源價改后要尤其注意保護社會弱勢群體的承受能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部副主任王金照建議,低收入群體在能源價格市場化后可能由于價格的波動造成較大的經濟負擔,這時就需要政府通過財稅政策進行調節,以政府轉移支付的形式對低收入群體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調節社會收入分配。
給予社會弱勢群體資金補貼,這也是世界各國采取最多、也是最合理的辦法,對低收入者也更加公平。但這需要加大政府對民生支出的傾斜,建立政府補貼機制,包括適當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或發放臨時補貼。
推行階梯電價的同時,北京建立了對貧困群體的補貼機制。嚴格落實城鄉“低保戶”和農村“五保戶”家庭的免費電量政策。對城鄉“低保戶”和農村“五保戶”家庭,按照每戶每月15千瓦時免費電量和第一檔電價標準,采取貨幣化明補的方式,由市民政部門與市電力公司結算后,定期隨低保金發放。
對于即將起航的天然價改,全國人大代表、華北石油管理局局長黃剛建議,天然氣的價格調節應區分工業和民用,改革的重點在工業用氣上,居民用氣要結合老百姓的承受力,同時建立政府補貼機制,參照水、電的定價模式,采取階梯定價。
對能源體制“動刀”
除漲價外,壟斷則是推進資源類產品價格改革路上的另一攔路虎。在一些專業人士看來,僅僅進行單純的價格改革還遠遠不夠,要真正實施市場化,還要從根源上也就是對能源體制“動刀”。
一位電力行業管理部門的官員曾坦言,“改革之所以艱難,源于一些不想失去權力和既得利益部門和企業的阻力。況且現行一些部門的職責設置本身就限制了改革的設計和推進。”
除了大家都熟悉的“三桶油”外,在我國,氣源供應、輸送干線同樣被高度壟斷。不僅燃氣開采環節被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公司控制,其輸送管道也被中石油、中石化控制,其他企業進入的壁壘非常高。
在資源壟斷的條件下產業管理的紅利不能得到充分的釋放,必然會產生壟斷的價格,一些部門為了坐享其成、坐收其利,價格難免會越調越高。
在我國,煤電之間的戰爭已經持續了很久。市場煤、計劃電的現狀讓發電企業很受傷:屬于競爭環節的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被嚴格管制,而具有壟斷性質的輸配電價卻沒有管住,監管乏力。
“輸配環節屬于壟斷環節;發電環節和售電環節是競爭環節。電力體制改革的核心是將輸配環節和發售電環節分開,這個改革現在被卡住了,但這個改革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全國政協委員、中電投集團公司總經理陸啟洲稱。
現在已到改革的攻堅期。對于電力系統的現狀,今年參會的電力系統的“大佬”紛紛發言,呼吁重新啟動電力體制和電價改革,并紛紛給出自己的建議和“藥方”。
全國政協委員、國電集團總經理朱永芃認為,應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實現“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電價機制、優化資源配置”的改革目標。
全國政協委員、中電國際董事長李小琳的建議是逐步放開用戶選擇權和議價權,實現電能買賣從管制壟斷型向競爭服務型轉變。
“雖然發電市場實現市場化,但購售電仍單一壟斷,電廠賣電、用戶買電都還沒有選擇權和議價權。如能逐步放開,則更加有利于廣大電力消費者和生產者自主調節、節能和創新能力發揮,更加有利于新能源和智能電網等新興生產力的成長。”李小琳在提案中指出。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監會副主席王禹民建言:要在體制和機制上有雙重突破。簡單地說,就是輸電的不賣電。由政府制定出臺獨立的輸配電價,電網企業負責把電網這條“公路”建好,按輸配電價收取“過路費”,用于電網投資建設和維護。同時,逐步放開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讓發電側和用戶側電價由市場形成。同時推動煤炭價格與電力價格并軌,并傳導到終端用戶。
出臺獨立的輸配電價,這一提議也得到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電力公司總經理朱長林的支持。朱長林認為,輸配分開難以降低用電價格,如要建立自由的電力交易市場,首先要解除政府對電價的管制。只有電力價格體系合理了,才能討論交易平臺是否公平。
另有電改專家建議,上網電價市場化可以考慮分三步走,近期可保留煤電價格聯動政策,但要進一步調整完善,包括減少發電企業消化煤價上漲比例,及時足額聯動等。在今后幾年,將這項政策改造升級。借鑒石油價格形成機制的做法,國家明確細化煤電價格聯動機制辦法,由發電企業根據國家規定及市場供求自行決定上網電價并報政府部門備案,不再由政府部門審批,從而實現上網電價由審批定價改為機制定價。從長遠看,上網電價應完全由市場供求決定,企業自主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