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飛龍金屬材料有限公司
電 話:0635-8579856
0635-8579857
手 機:13863588378
傳 真:0635-2996665
Q Q:397366996
聯系人:韓經理
電 話:0635-8579856
0635-8579857
手 機:13863588378
傳 真:0635-2996665
Q Q:397366996
聯系人:韓經理
西林30crmo合金管集團轉變經營方式扭虧為盈紀實
作者:admin 發布于:2014-3-20 3:03 Thursday
地處偏遠林區的黑龍江省最大的30crmo合金管企業——西林30crmo合金管集團(以下簡稱西鋼)在運距長、成本高的不利條件下,將最大限度降低能耗視作企業的立足之本,通過科技創新,優化工藝結構和裝備水平,循環利用30crmo合金管制造中產生的大量高污染廢棄物,減少了能源的消耗和有害物質的排放,使產品成本不斷降低,在“低碳化生存”中使西鋼從瀕于破產的危困企業成為區域性行業龍頭,探索出了一條高耗能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老牌國企受制“高能耗”
地處小興安嶺的西林30crmo合金管集團建于1966年,原設計生產能力僅為八萬噸。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中,西鋼像許多東北國有企業一樣出現了嚴重虧損,累計虧損額達3億元,欠職工工資29個月,企業瀕臨破產邊緣。
“除了體制上的原因,技術裝備落后、能耗大、成本高幾乎把西鋼逼入了絕境。”西鋼董事長苗青遠在評價國企時代的西鋼時說。
據苗青遠介紹,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西鋼主體裝備大部分都是建廠時的落后設備:兩座130立方米高爐是1967年建設投產的;兩座15噸轉爐建于1975年;24立方米燒結機和66型焦爐也都建在1970年之前。“這些落后設備耗能量相當大,每年幾千萬元的產值,煤炭支出就達3000多萬元,使企業不堪重負。”
裝備落后的同時,西鋼所處的位置也給經營帶來巨大困難。記者采訪了解到,由于西鋼遠離港口,銷售半徑大,成本較高,給企業的競爭力造成先天不足。到改制前的2005年,西鋼30crmo合金管平均制造成本262718元/噸,較行業平均成本257644元/噸,高5074元/噸。在此背景下,走投無路的西鋼于2005年與成都通德集團進行改制重組,企業性質由國有獨資變更為民營。
新西鋼探索“低碳化生存”
在深受高耗能之困后,西鋼新的管理團隊將節能降耗視作企業改制后的生存之本,通過技術研發和工藝改造,降本增效,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成為西鋼的唯一選擇。
降低能耗首先是設備的改造,然而流動資金的嚴重不足使重組后西鋼的低碳化之路依然艱難。“不改造是等死,改造是找死”的悲觀情緒開始在企業內蔓延。
面對融資難題,西鋼人以驚人的膽識和氣魄,抓住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的政策契機,職工自籌資金6000多萬元進行技術改造,先后淘汰了原有的三臺高能耗的小轉爐。2009年2月20日,已使用了20多年的全連軋生產線經過停產改造,全線竣工,使西鋼的裝備進入國內先進水平。據西鋼生產部部長張久林介紹,改制以來,西鋼技改項目達50多項,這些項目都與節能密切相關,其中已投資4370萬元建設的六座155立方米的白灰窯,利用富余的高爐煤氣取代燃煤焙燒石灰石,僅此一項,每年減少外排工業粉塵(煙塵)2600噸,消除了原煉30crmo合金管廠家上空彌漫了20多年的黃煙。
30crmo合金管制造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產生大量固體廢棄物,以往這些廢氣物都排放到土地和大氣中,西鋼僅水渣排放一項就達55萬噸以上,不僅占用場地,而且污染環境。為此,西鋼積極組織實施對高爐水渣、礦渣、微粉、煤氣的加工再利用回收。
煤氣是西鋼高爐和焦爐的副產品之一,據測算,西鋼每小時可產生23萬立方米。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以前煤氣的利用率很低,大量的煤氣被排放到空氣中,既污染了環境又造成浪費。改制后,西鋼先后投資4000萬元建設了5萬立方米和10萬立方米煤氣貯柜,對高爐、焦爐產生的煤氣進行回收。3月7日,記者在西鋼動力廠看到,回收的煤氣被輸送到三座巨大的燃氣鍋爐內充分燃燒,現場的操作人員正通過電腦監控和調節三臺鍋爐內的壓力和溫度情況。陪同采訪的張久林告訴記者,這三臺鍋爐原來都是落后的燃煤鍋爐,向爐內填煤都要靠人工,不僅操作現場煤渣飛揚,每年消耗原煤也要21萬噸。而現在使用了改造后的燃氣鍋爐,爐膛內燒的全部是高爐煉鋼時剩余的煤氣,不僅可作為企業混鐵爐、鋼水包、石灰窯、燒結等工序提供燃料,還可用于整個廠區供電以及家屬區的供熱,年可節約原煤21萬噸,折標準煤約15萬噸,每年可多發電約700萬千瓦時,折合標準煤028萬噸。
技術創新:高耗能企業“涅槃重生”
在國內30crmo合金管業產能過剩,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西鋼在進行大規模技術改造的同時,始終堅持技術創新,組織科技攻關,優化工藝流程,不斷增加產品附加值,使企業在“鳳凰涅槃”后獲得新生。
西鋼技術中心主任宋彬介紹,近年來,西鋼先后采用電爐煉鋼熱兌鐵水工藝、連鑄坯熱送熱裝工藝、富氧噴吹高風溫技術等先進冶煉技術,降低了能耗,大大提高了產品競爭力。其中,在煉鐵系統實施的富氧噴吹高風溫技術,已在三座高爐上推廣應用,富氧量達到4%,風溫1100℃以上,節約焦炭84公斤/噸鐵,每年節約焦炭6萬噸。針對市場HRB400熱軋帶肋鋼筋需求增加,西鋼科研人員通過技術攻關創新了生產HRB400熱軋帶肋鋼筋的新工藝,使新工藝生產的產品比傳統工藝噸鋼可降低成本120元-150元。
記者采訪了解,目前西鋼已有專利六項,正在申請發明專利1項。通過專利技術開發的“高強度、高潔凈低合金鋼”和“高潔凈度拉絲用鋼”等高新產品國內訂單飽滿,部分產品還打入了俄羅斯市場。2009年,西鋼正式通過了國家級高新企業的認定。
不竭的技術創新動力使西鋼改制后取得跨越式發展。2009年西鋼克服了金融危機給企業經營帶來的巨大影響,實現銷售收入1020917萬元,實現凈利潤19996萬元,鋼產量達2564773噸,成為黑龍江省最大的30crmo合金管企業。
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職工收入也逐年增加。“我和愛人都是西鋼職工,1993年進廠時正是企業困難時期,全家每月工資加起來只有300多元,還要供孩子上學,生活相當艱難。”回憶當年的生活,經歷過西鋼巨變的煉30crmo合金管廠家工人趙金富聲音哽咽。
他告訴記者,當年,他們全家經常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就等附近馬路市場收攤時,去撿些剩菜度日,那段日子將永遠留在西鋼人的記憶中。“現在西鋼的日子好過了,咱工人的收入也多了,俺每月工資2400多元,愛人也能掙2000多元。前段日子,俺兩口還貸款買了一套90多平方米的房子。”
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西鋼職工人均收入26232元,比改制前2005年的人均收入10950元,增加了15282元,增長了14倍。
(來源:新華網)
老牌國企受制“高能耗”
地處小興安嶺的西林30crmo合金管集團建于1966年,原設計生產能力僅為八萬噸。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中,西鋼像許多東北國有企業一樣出現了嚴重虧損,累計虧損額達3億元,欠職工工資29個月,企業瀕臨破產邊緣。
“除了體制上的原因,技術裝備落后、能耗大、成本高幾乎把西鋼逼入了絕境。”西鋼董事長苗青遠在評價國企時代的西鋼時說。
據苗青遠介紹,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西鋼主體裝備大部分都是建廠時的落后設備:兩座130立方米高爐是1967年建設投產的;兩座15噸轉爐建于1975年;24立方米燒結機和66型焦爐也都建在1970年之前。“這些落后設備耗能量相當大,每年幾千萬元的產值,煤炭支出就達3000多萬元,使企業不堪重負。”
裝備落后的同時,西鋼所處的位置也給經營帶來巨大困難。記者采訪了解到,由于西鋼遠離港口,銷售半徑大,成本較高,給企業的競爭力造成先天不足。到改制前的2005年,西鋼30crmo合金管平均制造成本262718元/噸,較行業平均成本257644元/噸,高5074元/噸。在此背景下,走投無路的西鋼于2005年與成都通德集團進行改制重組,企業性質由國有獨資變更為民營。
新西鋼探索“低碳化生存”
在深受高耗能之困后,西鋼新的管理團隊將節能降耗視作企業改制后的生存之本,通過技術研發和工藝改造,降本增效,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成為西鋼的唯一選擇。
降低能耗首先是設備的改造,然而流動資金的嚴重不足使重組后西鋼的低碳化之路依然艱難。“不改造是等死,改造是找死”的悲觀情緒開始在企業內蔓延。
面對融資難題,西鋼人以驚人的膽識和氣魄,抓住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的政策契機,職工自籌資金6000多萬元進行技術改造,先后淘汰了原有的三臺高能耗的小轉爐。2009年2月20日,已使用了20多年的全連軋生產線經過停產改造,全線竣工,使西鋼的裝備進入國內先進水平。據西鋼生產部部長張久林介紹,改制以來,西鋼技改項目達50多項,這些項目都與節能密切相關,其中已投資4370萬元建設的六座155立方米的白灰窯,利用富余的高爐煤氣取代燃煤焙燒石灰石,僅此一項,每年減少外排工業粉塵(煙塵)2600噸,消除了原煉30crmo合金管廠家上空彌漫了20多年的黃煙。
30crmo合金管制造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產生大量固體廢棄物,以往這些廢氣物都排放到土地和大氣中,西鋼僅水渣排放一項就達55萬噸以上,不僅占用場地,而且污染環境。為此,西鋼積極組織實施對高爐水渣、礦渣、微粉、煤氣的加工再利用回收。
煤氣是西鋼高爐和焦爐的副產品之一,據測算,西鋼每小時可產生23萬立方米。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以前煤氣的利用率很低,大量的煤氣被排放到空氣中,既污染了環境又造成浪費。改制后,西鋼先后投資4000萬元建設了5萬立方米和10萬立方米煤氣貯柜,對高爐、焦爐產生的煤氣進行回收。3月7日,記者在西鋼動力廠看到,回收的煤氣被輸送到三座巨大的燃氣鍋爐內充分燃燒,現場的操作人員正通過電腦監控和調節三臺鍋爐內的壓力和溫度情況。陪同采訪的張久林告訴記者,這三臺鍋爐原來都是落后的燃煤鍋爐,向爐內填煤都要靠人工,不僅操作現場煤渣飛揚,每年消耗原煤也要21萬噸。而現在使用了改造后的燃氣鍋爐,爐膛內燒的全部是高爐煉鋼時剩余的煤氣,不僅可作為企業混鐵爐、鋼水包、石灰窯、燒結等工序提供燃料,還可用于整個廠區供電以及家屬區的供熱,年可節約原煤21萬噸,折標準煤約15萬噸,每年可多發電約700萬千瓦時,折合標準煤028萬噸。
技術創新:高耗能企業“涅槃重生”
在國內30crmo合金管業產能過剩,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西鋼在進行大規模技術改造的同時,始終堅持技術創新,組織科技攻關,優化工藝流程,不斷增加產品附加值,使企業在“鳳凰涅槃”后獲得新生。
西鋼技術中心主任宋彬介紹,近年來,西鋼先后采用電爐煉鋼熱兌鐵水工藝、連鑄坯熱送熱裝工藝、富氧噴吹高風溫技術等先進冶煉技術,降低了能耗,大大提高了產品競爭力。其中,在煉鐵系統實施的富氧噴吹高風溫技術,已在三座高爐上推廣應用,富氧量達到4%,風溫1100℃以上,節約焦炭84公斤/噸鐵,每年節約焦炭6萬噸。針對市場HRB400熱軋帶肋鋼筋需求增加,西鋼科研人員通過技術攻關創新了生產HRB400熱軋帶肋鋼筋的新工藝,使新工藝生產的產品比傳統工藝噸鋼可降低成本120元-150元。
記者采訪了解,目前西鋼已有專利六項,正在申請發明專利1項。通過專利技術開發的“高強度、高潔凈低合金鋼”和“高潔凈度拉絲用鋼”等高新產品國內訂單飽滿,部分產品還打入了俄羅斯市場。2009年,西鋼正式通過了國家級高新企業的認定。
不竭的技術創新動力使西鋼改制后取得跨越式發展。2009年西鋼克服了金融危機給企業經營帶來的巨大影響,實現銷售收入1020917萬元,實現凈利潤19996萬元,鋼產量達2564773噸,成為黑龍江省最大的30crmo合金管企業。
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職工收入也逐年增加。“我和愛人都是西鋼職工,1993年進廠時正是企業困難時期,全家每月工資加起來只有300多元,還要供孩子上學,生活相當艱難。”回憶當年的生活,經歷過西鋼巨變的煉30crmo合金管廠家工人趙金富聲音哽咽。
他告訴記者,當年,他們全家經常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就等附近馬路市場收攤時,去撿些剩菜度日,那段日子將永遠留在西鋼人的記憶中。“現在西鋼的日子好過了,咱工人的收入也多了,俺每月工資2400多元,愛人也能掙2000多元。前段日子,俺兩口還貸款買了一套90多平方米的房子。”
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西鋼職工人均收入26232元,比改制前2005年的人均收入10950元,增加了15282元,增長了14倍。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