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飛龍金屬材料有限公司
電 話:0635-8579856
0635-8579857
手 機:13863588378
傳 真:0635-2996665
Q Q:397366996
聯系人:韓經理
電 話:0635-8579856
0635-8579857
手 機:13863588378
傳 真:0635-2996665
Q Q:397366996
聯系人:韓經理
鐵礦石談判:外媒炒作不可信
作者:admin 發布于:2014-9-14 5:21 Sunday
這回著急搶新聞的媒體鬧了一個笑話。
22日,國內多家媒體報道,“部分15CrMo合金管企業接受鐵礦石上漲40%,也就是84美元/噸的臨時定價”。一位15CrMo合金管研究員也在相關記者的追問下,明確表示:“在礦山的誘導下,部分未參加鐵礦石談判的15CrMo合金管企業的確有可能同意鐵礦石價格上漲40%的要求。”
但本報記者了解的情況卻不太一樣。一位業內人士有些氣憤地對本報記者表示:“這則消息的硬傷很多,如此外行的報道怎能被國內媒體拿來炒作?”,他說:“目前鐵礦石談判正在進行當中,國內媒體不能一點炮就詐胡!這樣的態度怎會利于談判的順利進行?”
針尖是怎么變成棒槌的?
業內人士認為,這則消息源自于一篇外媒的報道。春節期間,一家法國媒體稱:中國的五家主要冶金企業與必和必拓、力拓和巴西淡水河谷這三大礦商達成“臨時價格協議”,上調鐵礦石售價,即抵達中國港口的鐵礦石售價將從去年的62美元/噸上調至84美元/噸,上漲幅度達到35%。
“先將該消息的真假撇在一邊,明明35%的漲幅愣是讓國內媒體說成了40%再加以炒作,真是怪事!”一位不愿具名的15CrMo合金管研究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業內人士更不明白的是,明明外媒所說的完全是外行話,怎能被國內媒體拿來直接引用?他說:“雖說‘‘到岸價’和‘‘離岸價’的差別僅在海運費上,但在此前的鐵礦石談判中,國內15CrMo合金管企業與礦商談定的長協價都是‘‘離岸價’,從未出現過所謂的‘‘到岸價’。”
“到岸價”只是硬傷之一,更讓人費解的是,盡管去年中國與三大礦商沒有達成協議,但中國15CrMo合金管廠家多數默認力拓與日韓15CrMo合金管企業達成的首發價,以33%的降幅進貨。“按照礦商的供貨節奏,從每年4月1日起執行新季度的價格協議。明明先前鐵礦石合同尚未執行完,所謂的‘‘臨時價格’從何而來?”業內人士說,“兩點硬傷完全可證明外媒是在混淆視聽,不可信。”
蘭格15CrMo合金管信息研究中心的研究員也告訴記者:“我看到該消息時也曾找15CrMo合金管企業核實過該消息的真實性,但至今尚無一家企業說該消息屬實。”
“我個人認為,法媒的消息源很可能來自礦山。拋開消息的真假不談,外媒放出這消息顯然意在為國際礦商制造輿論,形成先入為主的印象,增加今年鐵礦石談判籌碼。如此明顯的目的難道國內媒體就看不出來?”上述不愿具名的15CrMo合金管研究人士稱:“外媒放出的消息就同針尖大小,但怎奈國內媒體一再報道、放大,就算針尖也變成了棒槌。放大后的棒槌砸的是誰?還不是鐵礦石最大的消費國?這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呀!”
“不要為他人做嫁衣!”
回顧每年鐵礦石談判過程,外媒總在談判前及談判中制造輿論壓力,以唱高礦價。
“對外媒的態度及觀點我們不便置評,但怎么部分國內媒體為了賺取點擊率也成了外媒的‘‘擴音器’?”中國15CrMo合金管工業協會名譽會長吳溪淳也想不明白。
在這位70余歲的長者看來,鐵礦石談判已被部分媒體扭曲。“長期以來,我們強調中國模式,要求進口鐵礦石統一價格,但總會出現媒體潑冷水的情況。諸如‘‘鐵礦石中國模式說易行難’、‘‘中國模式恐難如愿’等論調的出現給礦商傳達了何種信息?
從國家利益出發,媒體認為好還是不好?該模式對15CrMo合金管企業有利抑或弊?”
吳溪淳說,“部分媒體了解點東西就爆料,站在我國立場且有利于鐵礦石談判的言論尚可,試問像外媒一般混淆視聽的消息被國內媒體再次放大,能有利于鐵礦石談判嗎?”
蘭格15CrMo合金管網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琳也對本報記者表示:“鐵礦石供應商、部分國際炒家和國外媒體,已經形成漲價一致的輿論。如果對全球鐵礦石市場供需情況沒有詳盡的數據,我們的媒體跟風對漲幅進行猜測和炒作沒有意義。過度的炒作和抱怨更無益于鐵礦石談判。”
為此,業內人士建議,“我國應增強談判時的戰略調控力,增強出現問題時的戰略控制力。這才是鐵礦石談判取得成功的根本之道。”記者手記
談判是個"技術活兒"
去年我國15CrMo合金管企業與三大礦山沒談成首發價,中國15CrMo合金管工業協會成了眾矢之的。今年的情況與去年沒有任何差別,卻由于中鋼協對于談判再三緘默而被部分媒體大肆解讀為“去年談判不利,中鋼協被撤下”。
2007年,我國鐵礦石談判相對成功,寶鋼僅進行了一輪談判,便閃電般達成9.5%的協議,獲得普遍好評。這是中國首次單獨確定鐵礦石價格,也是中國首次在大宗商品價格談判上行使“定價權”。雖說此后談判并不理想,但不能抱怨國內談判代表們缺乏談判技巧。
鐵礦石屬大宗商品,其進出口國際價格達成的決定因素是雙方的供求關系。如果雙方分攤利潤能達到一個平衡點,談判自然成功。但在鐵礦石市場上卻存在賣方市場高度壟斷,中國又是最大消費國的雙重特征。在這樣的特征下,“成功”就是指大多數15CrMo合金管企業能夠接受的心理價位。更直言一些,就是我們在亞洲市場談判中對礦石的“定價權”。所謂“定價權”一般可以理解為給商品確定價格的權利。但對于談判成功,并不是指我國是否有對鐵礦石這一特定商品定價的“資格”,而是指在現有國際鐵礦石寡頭壟斷市場條件下,我國所能左右長協礦進口交易價格的“能力”。
如何讓我國具備長協礦進口交易價格的能力?增強談判時戰略調控力,增強出現問題時戰略控制力至為關鍵。這樣才能把“中國需求”這一強勁買方市場變為競爭優勢,為15CrMo合金管企業參與定價談判創造條件,從而增強15CrMo合金管企業調節、緩沖價格變化的能力。(國際商報)
22日,國內多家媒體報道,“部分15CrMo合金管企業接受鐵礦石上漲40%,也就是84美元/噸的臨時定價”。一位15CrMo合金管研究員也在相關記者的追問下,明確表示:“在礦山的誘導下,部分未參加鐵礦石談判的15CrMo合金管企業的確有可能同意鐵礦石價格上漲40%的要求。”
但本報記者了解的情況卻不太一樣。一位業內人士有些氣憤地對本報記者表示:“這則消息的硬傷很多,如此外行的報道怎能被國內媒體拿來炒作?”,他說:“目前鐵礦石談判正在進行當中,國內媒體不能一點炮就詐胡!這樣的態度怎會利于談判的順利進行?”
針尖是怎么變成棒槌的?
業內人士認為,這則消息源自于一篇外媒的報道。春節期間,一家法國媒體稱:中國的五家主要冶金企業與必和必拓、力拓和巴西淡水河谷這三大礦商達成“臨時價格協議”,上調鐵礦石售價,即抵達中國港口的鐵礦石售價將從去年的62美元/噸上調至84美元/噸,上漲幅度達到35%。
“先將該消息的真假撇在一邊,明明35%的漲幅愣是讓國內媒體說成了40%再加以炒作,真是怪事!”一位不愿具名的15CrMo合金管研究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業內人士更不明白的是,明明外媒所說的完全是外行話,怎能被國內媒體拿來直接引用?他說:“雖說‘‘到岸價’和‘‘離岸價’的差別僅在海運費上,但在此前的鐵礦石談判中,國內15CrMo合金管企業與礦商談定的長協價都是‘‘離岸價’,從未出現過所謂的‘‘到岸價’。”
“到岸價”只是硬傷之一,更讓人費解的是,盡管去年中國與三大礦商沒有達成協議,但中國15CrMo合金管廠家多數默認力拓與日韓15CrMo合金管企業達成的首發價,以33%的降幅進貨。“按照礦商的供貨節奏,從每年4月1日起執行新季度的價格協議。明明先前鐵礦石合同尚未執行完,所謂的‘‘臨時價格’從何而來?”業內人士說,“兩點硬傷完全可證明外媒是在混淆視聽,不可信。”
蘭格15CrMo合金管信息研究中心的研究員也告訴記者:“我看到該消息時也曾找15CrMo合金管企業核實過該消息的真實性,但至今尚無一家企業說該消息屬實。”
“我個人認為,法媒的消息源很可能來自礦山。拋開消息的真假不談,外媒放出這消息顯然意在為國際礦商制造輿論,形成先入為主的印象,增加今年鐵礦石談判籌碼。如此明顯的目的難道國內媒體就看不出來?”上述不愿具名的15CrMo合金管研究人士稱:“外媒放出的消息就同針尖大小,但怎奈國內媒體一再報道、放大,就算針尖也變成了棒槌。放大后的棒槌砸的是誰?還不是鐵礦石最大的消費國?這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呀!”
“不要為他人做嫁衣!”
回顧每年鐵礦石談判過程,外媒總在談判前及談判中制造輿論壓力,以唱高礦價。
“對外媒的態度及觀點我們不便置評,但怎么部分國內媒體為了賺取點擊率也成了外媒的‘‘擴音器’?”中國15CrMo合金管工業協會名譽會長吳溪淳也想不明白。
在這位70余歲的長者看來,鐵礦石談判已被部分媒體扭曲。“長期以來,我們強調中國模式,要求進口鐵礦石統一價格,但總會出現媒體潑冷水的情況。諸如‘‘鐵礦石中國模式說易行難’、‘‘中國模式恐難如愿’等論調的出現給礦商傳達了何種信息?
從國家利益出發,媒體認為好還是不好?該模式對15CrMo合金管企業有利抑或弊?”
吳溪淳說,“部分媒體了解點東西就爆料,站在我國立場且有利于鐵礦石談判的言論尚可,試問像外媒一般混淆視聽的消息被國內媒體再次放大,能有利于鐵礦石談判嗎?”
蘭格15CrMo合金管網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琳也對本報記者表示:“鐵礦石供應商、部分國際炒家和國外媒體,已經形成漲價一致的輿論。如果對全球鐵礦石市場供需情況沒有詳盡的數據,我們的媒體跟風對漲幅進行猜測和炒作沒有意義。過度的炒作和抱怨更無益于鐵礦石談判。”
為此,業內人士建議,“我國應增強談判時的戰略調控力,增強出現問題時的戰略控制力。這才是鐵礦石談判取得成功的根本之道。”記者手記
談判是個"技術活兒"
去年我國15CrMo合金管企業與三大礦山沒談成首發價,中國15CrMo合金管工業協會成了眾矢之的。今年的情況與去年沒有任何差別,卻由于中鋼協對于談判再三緘默而被部分媒體大肆解讀為“去年談判不利,中鋼協被撤下”。
2007年,我國鐵礦石談判相對成功,寶鋼僅進行了一輪談判,便閃電般達成9.5%的協議,獲得普遍好評。這是中國首次單獨確定鐵礦石價格,也是中國首次在大宗商品價格談判上行使“定價權”。雖說此后談判并不理想,但不能抱怨國內談判代表們缺乏談判技巧。
鐵礦石屬大宗商品,其進出口國際價格達成的決定因素是雙方的供求關系。如果雙方分攤利潤能達到一個平衡點,談判自然成功。但在鐵礦石市場上卻存在賣方市場高度壟斷,中國又是最大消費國的雙重特征。在這樣的特征下,“成功”就是指大多數15CrMo合金管企業能夠接受的心理價位。更直言一些,就是我們在亞洲市場談判中對礦石的“定價權”。所謂“定價權”一般可以理解為給商品確定價格的權利。但對于談判成功,并不是指我國是否有對鐵礦石這一特定商品定價的“資格”,而是指在現有國際鐵礦石寡頭壟斷市場條件下,我國所能左右長協礦進口交易價格的“能力”。
如何讓我國具備長協礦進口交易價格的能力?增強談判時戰略調控力,增強出現問題時戰略控制力至為關鍵。這樣才能把“中國需求”這一強勁買方市場變為競爭優勢,為15CrMo合金管企業參與定價談判創造條件,從而增強15CrMo合金管企業調節、緩沖價格變化的能力。(國際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