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 話:0635-8579856
0635-8579857
手 機:13863588378
傳 真:0635-2996665
Q Q:397366996
聯系人:韓經理
“減少礦井數量、提高煤炭產業集中度只是煤炭行業轉變發展方式的一個方面。如果大批涉煤資金退出后沒有出路,就不算真正的轉變發展方式。”太原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會會長王靄林說?!耙延胁糠仲Y金轉向外地又投入煤炭行業。這對山西來說是一筆損失?!?/P>
山西省銀監局去年的一次調查顯示,山西省兼并重組中退出煤炭行業的資金約1400億元左右。一些社會組織認為,這筆資金有兩千億元以上。“吸金大戰”一直如火如荼。山西曾利用“農博會”吸引“煤老板”投資農業,也曾為“煤老板”搭建旅游、文化投資平臺,甚至東部地區也向“煤老板”拋出“橄欖枝”,去年底,山東日照經濟開發區派人先后赴太原、臨汾等地舉行招商推介活動,并與煤炭企業簽訂了數億元的投資意向協議。
面對“招手示意”,許多“煤老板”四顧茫然。是投資旅游,還是發展文化產業,是搞餐飲服務,還是投資農業,或是到外地重操煤、焦產業老本行?一位“煤老板”說,煤礦火的時候,只要不出事,來錢快得很?,F在改行談何容易,隔行如隔山,如果入錯行還不如把錢存銀行呢。同時,一些地方政府卻處于“兩處茫茫皆不見”的困惑。由于淘汰落后產能以及市場的自然更替,不少中小企業關閉停產,土地、廠房閑置,這些地方政府急需新興產業給縣域經濟注入“新鮮血液”。
這也是“后金融危機”時代和“后煤炭資源整合”時代地方政府、中小企業、科研院所面臨的“結構性困惑”:手頭有資金的人沒有好項目,有技術的科研院所缺乏投資者,急于走出金融危機困境的地方政府有土地資源卻沒有資金,有項目的中小企業因融資瓶頸而難以發展。
要解決“結構性困惑”,政府創優環境,搭建社會資本、科研單位和中小企業之間的橋梁和紐帶至關重要。這次太原市請來了省內60多個“煤老板”和100多個重點民營企業負責人,匯集了500多項先進項目技術,匯總了大量土地資源信息,目的是為了企業、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共贏,但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太原市一位焦炭老板早在幾年前就轉產搞畜肉加工行業,開始他信心十足,兩年后卻發現這個行業并非想象的那樣簡單。與煤、焦行業曾經“日進斗金”相比,畜肉加工業投入大、回收慢,競爭激烈,巨額資金投進去就像羽毛掉進湖水里一樣,沒有一絲聲響和波瀾。一向“求”他貸款的金融部門卻再也對他不理不睬,周邊的畜肉小加工作坊更讓他苦惱不已。
類似這位“煤老板”有茫然投資經歷者不在少數。當前投資的項目和資本并不缺,缺的是把資金和項目轉化成產品和效益的能力,缺的是有科技創新能力的人才。轉型發展“拳頭”項目不能貪大求洋,而是要靠創新。針對“煤老板”的“吸金大戰”其本質是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迫切需求,是企業轉變發展方式的迫切需求。資源型經濟地區長于資源開發、短于市場營銷,在這個過程中,“煤老板”轉產要做到起點高、技術新、市場靈,注意差異化競爭,避免盲目跟風。同時各級政府部門在搭建資本、企業、項目、技術對接平臺的同時,更要提高行政效率,創優投資環境,嚴格執行市場“游戲規則”,才能實現多贏。
山西實施煤礦兼并重組后,大批資金退出煤炭產業,社會各界紛紛瞄準這部分資金展開招商引資“吸金大戰”。日前,在太原召開的跨區域民營企業轉型發展活動儀式上,山西省內3家涉煤企業與山西省內科研院所、太原市部分縣(區)簽訂了項目合作意向書,這3家企業將轉產現代農業、再生油脂等非煤產業。“減少礦井數量、提高煤炭產業集中度只是煤炭行業轉變發展方式的一個方面。如果大批涉煤資金退出后沒有出路,就不算真正的轉變發展方式。”太原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會會長王靄林說?!耙延胁糠仲Y金轉向外地又投入煤炭行業。這對山西來說是一筆損失。”
山西省銀監局去年的一次調查顯示,山西省兼并重組中退出煤炭行業的資金約1400億元左右。一些社會組織認為,這筆資金有兩千億元以上?!拔鸫髴稹币恢比缁鹑巛?。山西曾利用“農博會”吸引“煤老板”投資農業,也曾為“煤老板”搭建旅游、文化投資平臺,甚至東部地區也向“煤老板”拋出“橄欖枝”,去年底,山東日照經濟開發區派人先后赴太原、臨汾等地舉行招商推介活動,并與煤炭企業簽訂了數億元的投資意向協議。
面對“招手示意”,許多“煤老板”四顧茫然。是投資旅游,還是發展文化產業,是搞餐飲服務,還是投資農業,或是到外地重操煤、焦產業老本行?一位“煤老板”說,煤礦火的時候,只要不出事,來錢快得很?,F在改行談何容易,隔行如隔山,如果入錯行還不如把錢存銀行呢。同時,一些地方政府卻處于“兩處茫茫皆不見”的困惑。由于淘汰落后產能以及市場的自然更替,不少中小企業關閉停產,土地、廠房閑置,這些地方政府急需新興產業給縣域經濟注入“新鮮血液”。
這也是“后金融危機”時代和“后煤炭資源整合”時代地方政府、中小企業、科研院所面臨的“結構性困惑”:手頭有資金的人沒有好項目,有技術的科研院所缺乏投資者,急于走出金融危機困境的地方政府有土地資源卻沒有資金,有項目的中小企業因融資瓶頸而難以發展。
要解決“結構性困惑”,政府創優環境,搭建社會資本、科研單位和中小企業之間的橋梁和紐帶至關重要。這次太原市請來了省內60多個“煤老板”和100多個重點民營企業負責人,匯集了500多項先進項目技術,匯總了大量土地資源信息,目的是為了企業、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共贏,但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太原市一位焦炭老板早在幾年前就轉產搞畜肉加工行業,開始他信心十足,兩年后卻發現這個行業并非想象的那樣簡單。與煤、焦行業曾經“日進斗金”相比,畜肉加工業投入大、回收慢,競爭激烈,巨額資金投進去就像羽毛掉進湖水里一樣,沒有一絲聲響和波瀾。一向“求”他貸款的金融部門卻再也對他不理不睬,周邊的畜肉小加工作坊更讓他苦惱不已。
類似這位“煤老板”有茫然投資經歷者不在少數。當前投資的項目和資本并不缺,缺的是把資金和項目轉化成產品和效益的能力,缺的是有科技創新能力的人才。轉型發展“拳頭”項目不能貪大求洋,而是要靠創新。針對“煤老板”的“吸金大戰”其本質是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迫切需求,是企業轉變發展方式的迫切需求。資源型經濟地區長于資源開發、短于市場營銷,在這個過程中,“煤老板”轉產要做到起點高、技術新、市場靈,注意差異化競爭,避免盲目跟風。同時各級政府部門在搭建資本、企業、項目、技術對接平臺的同時,更要提高行政效率,創優投資環境,嚴格執行市場“游戲規則”,才能實現多贏。
文章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