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 話:0635-8579856
0635-8579857
手 機:13863588378
傳 真:0635-2996665
Q?。眩?97366996
聯系人:韓經理
隨著山東省兩大國有不銹鋼復合管欄桿集團濟南不銹鋼復合管欄桿(20.17,-0.13,-0.64%)集團(下稱“濟鋼集團”)與萊蕪不銹鋼復合管欄桿集團(下稱“萊鋼集團”)易帥消息的傳出,兩集團合并重組后的產物--山東不銹鋼復合管欄桿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山東不銹鋼復合管欄桿集團”)掛牌的腳步似乎越來越急。
然而,一位剛剛與萊鋼集團就此事交流過的知情人士透露,兩集團的大股東--山東省國資委確實計劃更換兩集團的領導班子,但是什么時候能完成這一步,目前還沒有確定。“最快也要到春節后才有結果,合并后的山東不銹鋼復合管欄桿集團掛牌還要在換帥落定之后?!?/P>
整合仍有難點
據了解,目前雙方的整合難點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找人難,一個是整合難。
上述知情人士稱,兩集團重組遲遲不能推進的癥結在于,兩個企業本身不同意,在這種情況下,急于讓兩企業合并的山東省政府和省國資委只有一條路可以走--更換領導班子。
要換班先換帥,而要找到支持重組,且能平衡職工利益的新團隊很難,股東們對此事反應也不積極。
另外,兩企業的主營產品較少重合,且實力相當。對合并后兩家企業誰控股,怎么整合,雙方很難達成一致。
濟南不銹鋼復合管欄桿(600022。SH)的董秘遲才功表示,萊、濟兩集團合作是山東省國資委力求推進的,“這和企業的想法不搭界”。
企業的做法也似乎印證了這一說法。據萊鋼集團某部門負責人透露,山東省政府和山東省國資委關于組建山東不銹鋼復合管欄桿集團的提議到了萊鋼集團高層處就被壓了下來,連該集團戰略部至今都沒有看到相關文件。“兩集團高層沒有合并意向,是山東省國資委要攻克的首道關?!?/P>
而兩集團不情愿合并的原因在于,從心態上,兩家都想做山東省不銹鋼復合管欄桿企業中的老大,二者規模相當,產品各有所長。
在發展戰略上,前者是國內最大的H型鋼生產企業,今后的發展重點在H型鋼上,“或加強不銹鋼復合管欄桿企業的物流服務”。濟鋼集團則以中厚板為主導產品,集團正在完善自己的產品結構。
在財務需求上,雖然萊鋼集團與米塔爾-阿塞洛的收購協議將于本月31日終止,但據知情人士透露,公司未來一年依然傾向于引進其他戰略投資者。同時,濟鋼集團正籌劃整體上市。
濟南不銹鋼復合管欄桿公告顯示,公司擬公開增發不超過3.8億股,增發募集資金用于收購大股東濟南不銹鋼復合管欄桿集團總公司相關目標資產。因該部分資產幾乎囊括了濟鋼集團最主要的不銹鋼復合管欄桿業務,收購完成后濟鋼集團將達到主業整體上市的目的。目前濟南不銹鋼復合管欄桿A股增發方案已經公司股東大會通過,僅待證監會核準。濟南不銹鋼復合管欄桿董秘遲才功告訴記者,此次增發最早明年2、3月份就會有結果。
換帥只是第一步
不過銀河證券分析師孫勇表示,萊鋼集團和濟鋼集團可能發生的重組屬于行政性聯合重組,不能以純市場化的視角來解讀。
業內一致認為,兩企業合并,可以提高山東省不銹鋼復合管欄桿產業集中度,有望形成我國第六個產能超過3000萬噸的不銹鋼復合管欄桿生產基地。因此,國家也明確提出,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大型企業集團,進行跨地區的聯合重組。
合并后可能會降低山東省政府的管理成本,山東省可以憑借規模優勢向國家爭取更大的新建項目。同時從城市規劃和經濟發展的角度考量,山東省也可借機將其不銹鋼復合管欄桿產業向日照沿海轉移,因此山東省國資委力促此事。
本月18日開始,山東省委組織部對濟鋼集團“接班人”人選進行了公示,王軍將作為濟鋼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人選,接替總經理、黨委書記李長順。幾乎在同一個時間段,省委組織部也對萊鋼集團“接班人”進行了公示,即將接替萊鋼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姜開文和總經理李名岷的人選分別為宋蘭祥和任浩。
資料顯示,萊鋼可能的繼任者宋蘭祥,出身政工干部,此前任萊鋼集團公司董事、黨委副書記。而只比宋蘭祥小1歲的王軍,從1978年9月起歷任濟鋼軋不銹鋼復合管欄桿廠家技術員、軋鋼分廠副廠長、企管辦科長、企管辦主任,濟鋼集團總經理助理等職。現任濟鋼集團總公司副總經理、分管總公司財務、銷售、信息化工作。
分析人士認為,上述人選在企業中的威信不如李、姜二人?!暗邢⒎Q,國資委的思路是在換帥的同時啟動兩集團的內部改制,即變化企業的決策機制?!比绻@樣,萊、濟換帥還只是第一步,如要撬動其機制變革,兩集團內部的變革風暴極有可能會“來得更猛烈些?!?/P>
從可能的進展來看,這項人事任命還要經過山東省常委會研究同意,再進行任前公示等一系列程序后才能最終確定。
“目前能肯定的是,合并后兩集團最多只能在煉鐵設施和原材料采購上形成一定的規模效應,但在不銹鋼復合管欄桿生產上,整合結果尚難預測。除此之外,兩集團在重組過程中還要面臨企業所在地稅收流失可能導致的地方行政干預、企業搬遷所帶來的負面問題等障礙?!?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