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飛龍金屬材料有限公司
電 話:0635-8579856
0635-8579857
手 機:13863588378
傳 真:0635-2996665
Q Q:397366996
聯系人:韓經理
電 話:0635-8579856
0635-8579857
手 機:13863588378
傳 真:0635-2996665
Q Q:397366996
聯系人:韓經理
如何防止中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業由“大”變“窮”
作者:admin 發布于:2013-12-27 8:29 Friday
中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工業鋼產量在2011年達到7億噸左右,是名副其實的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大國。現在,我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工業在技術、產品上正在向強國發展,但在經濟方面,行業效益不斷下滑正在成為阻礙中國走向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強國的“瓶頸”。
以控制總量應對“微利”應成為共識
近年來,中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行業在利潤問題上“節節敗退”。據鋼協統計,上半年,鋼協會員內襯不銹鋼復合管企業累計實現利潤僅為23.85億元,同比大幅減少545.49億元,減幅為95.81%;虧損企業虧損額為142.48億元,虧損面達到33.75%;銷售利潤率由去年同期的3.06%降到僅有0.13%。行業實現利潤水平已經極低并處于虧損邊緣,如果扣除投資收益,內襯不銹鋼復合管主業實際處于虧損狀態。
筆者認為,產能過剩是行業虧損的顯性因素。今年4月初內襯不銹鋼復合管行情價止跌反彈之后,各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廠家快速恢復生產,內襯不銹鋼復合管供應迅速膨脹,于是,4月中旬全國各行情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市場開始下跌,尤其是熱軋板卷、冷軋板卷、寬厚板等品種的行情市場下跌了100元/噸~200元/噸。到2012年4月下旬,國內重點內襯不銹鋼復合管企業的粗鋼日均產量為202.58萬噸,創歷史新高。雖然這之后粗鋼日均產量出現下降,到7月份下旬,重點統計內襯不銹鋼復合管企業粗鋼日均產量為160.73萬噸,但國內粗鋼產量由于前幾年新增產能的釋放加快,進一步加劇了供需矛盾,行情復蘇仍將渺茫。
從2012年初開始,中國鋼產量持續增長,按4月初產量折合全年產量,將達到7.41億噸。據有關統計,我國鋼產能已達到近10億噸。因此,控制總量應當成為全行業的共識。
產品、布局結構要雙調整
中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工業產品結構組成,主要是兩大塊:一塊是板帶產品,一塊是線型產品。中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工業的結構失衡,主要是板帶產品產能過剩,其中最主要是大型的寬厚板帶產能過剩。此外,東南沿海產能相對不足,形成“北材南運”的局面,造成地區結構布局的失衡。
之所以會出現板帶產能過剩,一是因為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大規模基本建設剛剛拉開序幕,線型產品需求旺盛。同時,內襯不銹鋼復合管技術處于低水平階段,板帶產品數量少而檔次不高,業界提出中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工業必須提高“板帶比”。從那以后,中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工業掀起一陣陣大上板帶之風,缺乏整體規劃,沒有考慮經濟總量、產業基礎和行情需求,這是造成了今日板帶產品過剩的一個重要原因。二是因為大型企業追求技術先進水平,上大高爐、大轉爐,只有生產大型板帶產品才能與之匹配,這也是大型企業板帶產能失衡的一個原因。由于中小型企業資金有限,線型產品與中小高爐、轉爐剛好可以匹配。這就形成了中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工業的產品結構與企業結構呈“二元化”的狀態:中小企業以線型產品、窄帶鋼或中寬帶鋼為主要產品,大型企業以寬厚板、寬熱軋帶鋼為主要產品。然而,中國經濟較長時期還處于初級階段或工業化中期,經濟發展仍以基本建設為重點。因而建筑用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占軋材60%以上,大型板帶產品相對行情容量較小,這也是一些大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企業虧損的原因所在。一些中型企業的板帶與線型產品在比例上實現了均衡發展,比較適應中國社會經濟的行情需求,企業效益也可觀。三是因為在全國范圍內,有一些已經建成的寬厚板帶項目并沒有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批準。四是因為中國沿海地區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工業相對產能比較少,但行情消費量大,內襯不銹鋼復合管產業布局欠平衡,地區結構布局失衡。
筆者認為,造成中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工業結構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行情需求的判斷出現失誤,包括地方政府的行政管控松懈、企業領導層面的決策失誤和一些有影響的專家的參謀失誤。國家審計署近日公布了15戶中央企業2010年度財務收支審核結果,發現其中多為企業決策失誤或不科學決策造成了巨額國有資產損失。為此,有專家建議,對國企決策失誤者應加強問責。
結構調整的一個重大措施是對國企體制的深化改革,真正的行情經濟并不是簡單意味著區分產權的“國有”與“私有”,“國有多元化”產權機制在歐洲能夠順利發展,并保持相當競爭力,其根源在于國有多元化產權公司能夠接受行情經濟的法治管制,并建立了對外透明的公司治理機制和代理機制。推動國有產權多元化,投資社會化,可以更好地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向海外發展是中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工業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方向。中國國內內襯不銹鋼復合管產能已經過剩,經濟增長速度從高速增長過渡到中速平穩增長,“穩增長”政策拉動需求的作用有限,因此,結構調整的方向應當向海外發展,尋求海外投資的紅利。日本、韓國的鋼企歷來都在印度等東南亞一帶建內襯不銹鋼復合管企業。建議我國大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企業下決心“走出去”建廠,而不僅僅是在國外收購礦山,收購海外礦山實質上還是局限于國內沿海建廠,只不過是資源海運市場稍微便宜而已,在國內低價競爭中還是會出現微利甚至虧損的狀態,很難讓鋼企走出“高投資、大擴張、低利潤”的怪圈。
創新轉型是突圍的必由之路
中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行業“依附性”很強,依附于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依附于國外行情的旺盛需求,但中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行業處于產業鏈的中低端,缺乏自身創新能力,因而也缺乏抗風險的能力。一旦國內外行情需求不景氣,中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業產能過剩問題立即浮出水面。中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工業要走出“高投資、低效益”的怪圈,只有依靠創新驅動發展。
產品創新來自技術創新,技術創新來自管理創新,管理創新來自體制創新,實現這四種創新,就要真正貫徹科學發展觀,做到以人為本。調查發現,我們缺少創新的首要原因是缺少人的創造激情,又有太多的短期功利性目的。美國學者阿瑪巴爾曾經說過,創新的實現得益于“三角形結構”:有內在的創新動機,而不是外在的經濟刺激;有專業知識和超出專業知識的廣博經驗的積累;還有與眾不同的創新思維方式。其中,內在的創新激情是創新最重要的因素。有些觀點認為我國創新能力不足在于投資不夠多。但美國蘋果公司創始人之一喬布斯曾經說過:“我的創新從來都與錢沒有關系,而是與洞察力有關。因為當你真正有了好主意時,世界上很多人會給你錢。”
我們現在重提創新驅動,同以往有不同的時代背景:從國內來看,中國經濟已從高速發展轉向中速穩增長發展;國外經濟形勢發生了變化,美國、歐盟和日本提出了“再工業化”,這將對我國的產業發展戰略布局產生重要影響;世界已經進入低碳時代,綠色創新正在成為主流。
在這種背景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工業的創新如何重新定位?又如何提出對策?世界“再工業化”和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把重心移向新興產業,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工業是傳統產業,從低碳角度來看,是高能耗產業;從綠色角度來看,是高污染產業。因此,內襯不銹鋼復合管行業的創新要一頭瞄準冶金產品中的高端產品,即適應新興產業的高品質要求,這應當是大型企業的使命;另一頭是改造低端產業鏈,把低端的產品做到極致,使之在全球的產業體系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這應當是中小型企業努力的方向。
從技術路徑上來審視,我國目前的冶煉工藝路徑是沿著高碳模式來確定的,因而耗能大、污染重。為了達到低碳模式,技術創新必須遵循綠色發展的路線。
中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工業創新的對策和技術路徑,實質上歸結為兩條:一條是如何與新興產業體系相匹配、相適應;一條是用現代科技創新,例如用信息化技術改造自身的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工業,使之脫穎而出,演變成新型信息化的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工業、綠色的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工業。
筆者認為,我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工業要防止出現由“大”變“窮”的趨勢,關鍵不是產量的提升和規模的擴大,而是品質的提升和效率的提升有沒有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能不能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以控制總量應對“微利”應成為共識
近年來,中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行業在利潤問題上“節節敗退”。據鋼協統計,上半年,鋼協會員內襯不銹鋼復合管企業累計實現利潤僅為23.85億元,同比大幅減少545.49億元,減幅為95.81%;虧損企業虧損額為142.48億元,虧損面達到33.75%;銷售利潤率由去年同期的3.06%降到僅有0.13%。行業實現利潤水平已經極低并處于虧損邊緣,如果扣除投資收益,內襯不銹鋼復合管主業實際處于虧損狀態。
筆者認為,產能過剩是行業虧損的顯性因素。今年4月初內襯不銹鋼復合管行情價止跌反彈之后,各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廠家快速恢復生產,內襯不銹鋼復合管供應迅速膨脹,于是,4月中旬全國各行情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市場開始下跌,尤其是熱軋板卷、冷軋板卷、寬厚板等品種的行情市場下跌了100元/噸~200元/噸。到2012年4月下旬,國內重點內襯不銹鋼復合管企業的粗鋼日均產量為202.58萬噸,創歷史新高。雖然這之后粗鋼日均產量出現下降,到7月份下旬,重點統計內襯不銹鋼復合管企業粗鋼日均產量為160.73萬噸,但國內粗鋼產量由于前幾年新增產能的釋放加快,進一步加劇了供需矛盾,行情復蘇仍將渺茫。
從2012年初開始,中國鋼產量持續增長,按4月初產量折合全年產量,將達到7.41億噸。據有關統計,我國鋼產能已達到近10億噸。因此,控制總量應當成為全行業的共識。
產品、布局結構要雙調整
中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工業產品結構組成,主要是兩大塊:一塊是板帶產品,一塊是線型產品。中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工業的結構失衡,主要是板帶產品產能過剩,其中最主要是大型的寬厚板帶產能過剩。此外,東南沿海產能相對不足,形成“北材南運”的局面,造成地區結構布局的失衡。
之所以會出現板帶產能過剩,一是因為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大規模基本建設剛剛拉開序幕,線型產品需求旺盛。同時,內襯不銹鋼復合管技術處于低水平階段,板帶產品數量少而檔次不高,業界提出中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工業必須提高“板帶比”。從那以后,中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工業掀起一陣陣大上板帶之風,缺乏整體規劃,沒有考慮經濟總量、產業基礎和行情需求,這是造成了今日板帶產品過剩的一個重要原因。二是因為大型企業追求技術先進水平,上大高爐、大轉爐,只有生產大型板帶產品才能與之匹配,這也是大型企業板帶產能失衡的一個原因。由于中小型企業資金有限,線型產品與中小高爐、轉爐剛好可以匹配。這就形成了中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工業的產品結構與企業結構呈“二元化”的狀態:中小企業以線型產品、窄帶鋼或中寬帶鋼為主要產品,大型企業以寬厚板、寬熱軋帶鋼為主要產品。然而,中國經濟較長時期還處于初級階段或工業化中期,經濟發展仍以基本建設為重點。因而建筑用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占軋材60%以上,大型板帶產品相對行情容量較小,這也是一些大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企業虧損的原因所在。一些中型企業的板帶與線型產品在比例上實現了均衡發展,比較適應中國社會經濟的行情需求,企業效益也可觀。三是因為在全國范圍內,有一些已經建成的寬厚板帶項目并沒有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批準。四是因為中國沿海地區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工業相對產能比較少,但行情消費量大,內襯不銹鋼復合管產業布局欠平衡,地區結構布局失衡。
筆者認為,造成中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工業結構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行情需求的判斷出現失誤,包括地方政府的行政管控松懈、企業領導層面的決策失誤和一些有影響的專家的參謀失誤。國家審計署近日公布了15戶中央企業2010年度財務收支審核結果,發現其中多為企業決策失誤或不科學決策造成了巨額國有資產損失。為此,有專家建議,對國企決策失誤者應加強問責。
結構調整的一個重大措施是對國企體制的深化改革,真正的行情經濟并不是簡單意味著區分產權的“國有”與“私有”,“國有多元化”產權機制在歐洲能夠順利發展,并保持相當競爭力,其根源在于國有多元化產權公司能夠接受行情經濟的法治管制,并建立了對外透明的公司治理機制和代理機制。推動國有產權多元化,投資社會化,可以更好地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向海外發展是中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工業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方向。中國國內內襯不銹鋼復合管產能已經過剩,經濟增長速度從高速增長過渡到中速平穩增長,“穩增長”政策拉動需求的作用有限,因此,結構調整的方向應當向海外發展,尋求海外投資的紅利。日本、韓國的鋼企歷來都在印度等東南亞一帶建內襯不銹鋼復合管企業。建議我國大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企業下決心“走出去”建廠,而不僅僅是在國外收購礦山,收購海外礦山實質上還是局限于國內沿海建廠,只不過是資源海運市場稍微便宜而已,在國內低價競爭中還是會出現微利甚至虧損的狀態,很難讓鋼企走出“高投資、大擴張、低利潤”的怪圈。
創新轉型是突圍的必由之路
中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行業“依附性”很強,依附于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依附于國外行情的旺盛需求,但中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行業處于產業鏈的中低端,缺乏自身創新能力,因而也缺乏抗風險的能力。一旦國內外行情需求不景氣,中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業產能過剩問題立即浮出水面。中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工業要走出“高投資、低效益”的怪圈,只有依靠創新驅動發展。
產品創新來自技術創新,技術創新來自管理創新,管理創新來自體制創新,實現這四種創新,就要真正貫徹科學發展觀,做到以人為本。調查發現,我們缺少創新的首要原因是缺少人的創造激情,又有太多的短期功利性目的。美國學者阿瑪巴爾曾經說過,創新的實現得益于“三角形結構”:有內在的創新動機,而不是外在的經濟刺激;有專業知識和超出專業知識的廣博經驗的積累;還有與眾不同的創新思維方式。其中,內在的創新激情是創新最重要的因素。有些觀點認為我國創新能力不足在于投資不夠多。但美國蘋果公司創始人之一喬布斯曾經說過:“我的創新從來都與錢沒有關系,而是與洞察力有關。因為當你真正有了好主意時,世界上很多人會給你錢。”
我們現在重提創新驅動,同以往有不同的時代背景:從國內來看,中國經濟已從高速發展轉向中速穩增長發展;國外經濟形勢發生了變化,美國、歐盟和日本提出了“再工業化”,這將對我國的產業發展戰略布局產生重要影響;世界已經進入低碳時代,綠色創新正在成為主流。
在這種背景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工業的創新如何重新定位?又如何提出對策?世界“再工業化”和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把重心移向新興產業,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工業是傳統產業,從低碳角度來看,是高能耗產業;從綠色角度來看,是高污染產業。因此,內襯不銹鋼復合管行業的創新要一頭瞄準冶金產品中的高端產品,即適應新興產業的高品質要求,這應當是大型企業的使命;另一頭是改造低端產業鏈,把低端的產品做到極致,使之在全球的產業體系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這應當是中小型企業努力的方向。
從技術路徑上來審視,我國目前的冶煉工藝路徑是沿著高碳模式來確定的,因而耗能大、污染重。為了達到低碳模式,技術創新必須遵循綠色發展的路線。
中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工業創新的對策和技術路徑,實質上歸結為兩條:一條是如何與新興產業體系相匹配、相適應;一條是用現代科技創新,例如用信息化技術改造自身的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工業,使之脫穎而出,演變成新型信息化的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工業、綠色的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工業。
筆者認為,我國內襯不銹鋼復合管工業要防止出現由“大”變“窮”的趨勢,關鍵不是產量的提升和規模的擴大,而是品質的提升和效率的提升有沒有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能不能推動企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