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 話:0635-8579856
0635-8579857
手 機:13863588378
傳 真:0635-2996665
Q Q:397366996
聯系人:韓經理
投資熱度難減信貸推波助瀾
雖然上半年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還沒有明確的數字,但前5個月30.3%的高位增長,卻是近年來少有,也使得這一“老問題”成為各方關注的熱點。
當前“投資熱”中確實有正常因素。但冷靜分析不難發現,中央投資增幅雖然翻番,在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比重卻一直不高,地方項目比重依然占九成左右。同樣是前5個月,地方項目投資增長了31.3%,中部、西部地區投資加快尤為突出。值得警惕的是,一些過熱行業的投資本已回落,又出現一定反彈。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全國金融機構累計新增人民幣貸款17834億元,完成全年目標超過七成。
金融界人士表示,信貸過多投放,是當前銀行流動性過剩矛盾進一步加劇的表現。目前銀行體系增加流動性的因素較多,面對巨額存差余額,商業銀行通過貸款擴張增加盈利的動機較強。
高位增長的投資和過多投放的信貸相互交織,相互推動,已成為宏觀經濟運行的突出問題。權威專家指出,雖然我國經濟的基本面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的好勢頭,但這種在信貸支撐下的投資過快增長,尤須警惕。
產能過剩成宏觀調控重點之一
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6月底表示,2005年底我國已形成煉鋼能力4.7億噸,還有在建、擬建能力1.5億噸,而2005年鋼的表觀消費量3.5億噸,即使考慮到未來需求的增長,供求也嚴重失衡。
不僅護欄立柱廠家行業,水泥、電解鋁、焦炭、煤炭等產能過剩的現象依然存在,有些還進一步加劇。因此,對產能過剩的調控不但不能削弱,更需要一場“攻堅戰”。
值得警惕的是,當前一些產能過剩行業的個別企業還認為產能過剩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經濟界權威人士指出,一定的產能過剩是市場經濟的必然,否則不會有競爭,但如果產能嚴重過剩,或有嚴重過剩趨勢,而預警和調控不及時,市場嚴重供大于求局面一旦出現并擴大,經濟運行將出現巨大波動,到那時候再進行調控,必將釀成更大損失。
8000億美元貿易總額有喜有憂
今年上半年,我國貿易進出口總值創了新高,達7957.4億美元,同比增長23.4%,貿易順差達614.4億美元。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之一,外貿的快速增長令人欣喜,同時也更需要清醒。在龐大的外貿總量背后,我國出口質量和效益不高等深層次問題并未根本解決。
在當前國際貿易摩擦加劇的形勢下,我國對外貿易要獲得長足發展,加快貿易結構調整、轉變貿易增長方式已迫在眉睫。商務部部長薄熙來日前用3個轉變對外貿發展戰略作了詮釋:一是出口要從數量擴張型轉向數量和效益同步發展,重在以質取勝,二是從“千方百計擴大出口”轉向有保有壓、鼓勵與限制并重,三是從重視出口、追求順差轉向重視進口、保持進出口基本平衡。
能源消費增速快于經濟增速
上半年在能耗控制方面,確實有了些進步,但整體形勢不容樂觀。發展改革委能源局測算,如果今年經濟增長率為9%,要實現節能降耗4%目標,給能源消費總量增長只留下5%的空間。而從上半年情況看,能源消費總量增長超過經濟增長,按這個勢頭發展下去,目標的實現,相當困難。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指出,在工業能耗占全社會能耗70%的情況下,如何使企業真正有動力去推動節能降耗,已經成為關鍵。必須著力改變能源價格扭曲的問題,加快建立能夠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和市場供求關系的能源價格形成機制,讓多耗能者多付代價,才抓住了促進企業和社會節能的“牛鼻子”。